
白沙屯媽祖


左為拱天宮外觀 右為白沙屯媽祖神像
媽祖廟起源
拱天宮設廟歷史可追朔至乾隆年間(1736-1796年)。
根據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資料,聖母祠(今拱天宮天上聖母)以業主身分,於1901年(明治34年)11月10日向日治時期的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時任局長後藤新平),提出台中縣苗栗廳苗栗二堡白沙墩庄土地申告書,其土地產權理由書詳細記載,此係陳柏樹(查白沙墩九房陳朝合家族渡台第2代,現為祭祀公業法人苗栗縣陳盛林)於乾隆年間向後壠社番給墾,當時庄中公議,踏為聖母祠(今拱天宮天上聖母)之業,每年將其田園贖佃議交管理人收存,以作天上聖母香祀,而當初申告之管理人為陳興黎(或陳黎),即為陳柏樹之曾孫(查白沙墩九房陳家渡台第5代)。另有關白沙墩拱天宮(原聖母祠)現址建廟由來,依據前項資料另一份申告書記載,亦是以聖母祠(今拱天宮天上聖母)為業主,由管理人陳興黎申報為祠廟敷地,此係同治年間(1862-1874年)陳金蘭(查白沙墩九房陳家渡台第4代)將此地獻與聖母祀建築廟宇,內祀神祇,以祈合境平安。
乾隆年間,陳志城入墾本地,繼有駱當入墾於過港庄,續有林、王、鄭等諸姓加入墾荒,奉請一尊軟身媽祖供奉於民宅,乃全庄精神之所託。
咸豐年間,白沙屯居民一起集資為輪值於爐主家的媽祖神像籌建廟宇,於1863年(同治二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