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媽祖

媽祖娘娘

媽祖,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海洋女神,有關信仰主要發散中心是湄洲島,擴及於沿海之浙江、福建、廣東、海南、膠東半島等地區,也被隨該些地區之移民傳至於臺灣、琉球、日本本土、新加坡等地。

※主要信仰地區以當時中國移民的散布為主

而媽祖的傳說有兩種說法(然第一種較為世人所接受) 

一.

媽祖據傳原名林默,暱稱「默娘」,生活於北宋時期之興化軍莆田縣,在手足中排序最後。

據稱,她聰慧過人但沈默寡言,並成為一位釋道兼修的仙姑,為人占卜禍福,而終身未婚。在羽化後,傳言祂常以「著紅衣長髮素顏美麗女性」之形象在洶湧海濤中顯靈,並能使颱風轉向,而保祐船隻航行之平安。

船員與漁民對祂的崇拜逐漸形成信仰。越南與朝鮮半島之水手都尊稱祂為「護國庇民」之海洋女神。

閩南地區之臨濟宗禪師視祂為慈航觀音之化身,並傳播媽祖之信仰。祂在信徒心目中之普遍形象為一位法力強大而仁慈且地位崇高的女神。

二.

認為媽祖未必真有其人,所謂天妃、天后皆為水神之本號。如元末,劉基於『台州路重建天妃廟碑』,即云:太極散為萬彙,惟天為最大,故其神謂之帝。地次於天,其祇后也。其次最大者莫如海,而水又為陰類,故海之神降于后,曰妃。而加以天,尊之也。

又如柳貫,於『敕賜天妃廟新祭器記』亦有:『海神之貴祀曰天妃,天妃有事於海者之司命也。』之說法。清人趙翼,於所撰『陔餘叢考』卷三十五,天妃條即云:竊意神(媽祖)之功效如此,豈林氏一女子所能。蓋水為陰類,其象維女,地媼配天則曰后,水陰次之則曰妃,天妃之名即謂水神之本號可,林氏女之說不必泥也。

劉基等人有此看法,肇因於各類文獻記載之媽祖傳說,只見媽祖成神後之靈異事蹟,罕見敘述媽祖生前史事,偶有敘及,亦多語涉玄渺。

媽祖的差異

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

熟知媽祖文化的人一定知道媽祖還有大媽、二媽、三媽……

而媽祖前的編號是依照廟裡神像雕塑時間前後來依序編號的。

一般而言,最早的「開基媽」是「鎮殿媽」,置於大殿讓人祭拜,這是大媽;鎮殿主神座前經常有陪祀的神像,這是二媽;進香、遶境或辦事時,鎮殿媽和二媽如果外出了,廟中豈不無主神?所以另外再做一尊「出巡媽」,這就是三媽了。因此,臺灣俗諺便說:「大媽鎮殿、二媽吃便、三媽出戰。」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